
古老的罐子裏保存著關於多樣化的飲食如何幫助南部非洲牧民興旺的線索。鳴謝:uux.cn/重構史前非洲人口結構,Cell (2017)。DOI: 10.1016/j.cell.2017.08.049
(神秘的地球uux.cn)據對話(考特尼·霍普):在過去的10,000年裏,放牧——一種以飼養大量可移動的家養動物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的引入極大地改變了非洲的遺傳、經濟、社會和文化麵貌。與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移動放牧在農耕時代之前的幾千年就已經遍布整個大陸,在許多地方並沒有取代覓食。這導致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複雜多樣的覓食者和食物生產者。
在公元第一個千年早期,放牧到達了南部非洲,並迅速傳播到了整個地區,部分原因是當地不同的放牧群體收養了綿羊。由於這些覓食者和牧民留下了相似類型的文物,很難確定考古記錄中誰在放牧,他們的飲食選擇,以及這種生活方式是如何傳播的。
僅僅依靠傳統的考古數據——比如遺址中動物骨骼的種類——並不總是有所幫助。因此,研究人員需要結合來自傳統和生物分子考古學的多種證據,包括研究古代脂質(脂肪)和蛋白質。
我是一名人類學考古學家,其研究重點是了解過去2000年來南非納馬誇蘭沿海沙漠的牧民是如何繁衍生息的。
最近,我加入了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想更好地了解納馬誇蘭的古代牧民是如何將羊融入他們的飲食的。我們分析了保存在考古陶器中的殘羹剩飯。通過分析古代陶器中的脂質,我們找到了乳製品脂肪的證據。
乍看之下,這似乎隻是曆史上的奇聞,並沒有現實意義。但在現實中,現在進行這項研究——盡管放牧在納馬誇蘭仍然是一項可行的經濟活動——可以有助於更廣泛地討論適應氣候變化的景觀利用。
隨著環境、經濟和社會的變化,畜牧最初傳播到納馬誇蘭。類似的力量威脅著該行業的未來。了解古代牧民如何在不可預測的環境中管理他們的牧群,可能會為改變或完善當前的做法提供見解。
研究罐子
納馬誇蘭位於南非北開普省的最西部,占地約5萬平方公裏。
它西麵以大西洋為界,東麵約100公裏處是卡米斯堡山脈,南麵是奧列芬特河,北麵是奧蘭治河。這片半幹旱沙漠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50毫米;超過66%的降水發生在冬季。該地區最大的城鎮是斯普林博克鎮,人口不到13,000。
該地區的考古遺址通常沒有多少牲畜骨頭。這是因為牧民流動性大,牧群小,不經常吃羊。
然而,有一種豐富的考古資源:陶器碎片。這些食物中含有古代食物的細微痕跡。使用一種稱為有機殘留物分析的方法來分析這些陶器結合的脂質,使研究人員能夠識別在鍋中烹飪的反芻動物(例如羊、牛、羚羊)、非反芻動物(例如海豹、貝類、魚)和反芻動物乳脂。在陶器中發現乳脂為在考古現場沒有或無法辨認骨骼的家畜提供了證據。
我們分析了該地區四個考古遺址中公元137年至1643年間的陶器,以幫助揭示納馬誇蘭古代牧民和覓食者的飲食選擇。
位於奧蘭治河沿岸的兩個內陸遺址保存著馴養動物和陶器的遺骸。這兩個沿海遺址不包含家養的遺骸,但包含陶器,通常被認為是牧民的代表。
我們發現使用這些鍋的人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包括反芻動物和非反芻動物脂肪。我們還在南非陶器中發現了人們加工牛奶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這些發現表明,在我們研究的這段時間裏,生活在納馬誇蘭的低強度牧民並不僅僅依靠他們的家養動物來滿足他們的全部甚至大部分日常飲食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有著多樣化的飲食,並依靠一係列物種來維持日常生活。
展望未來
我們的下一步是鑒定保存在陶器中的陶瓷結合蛋白。有機殘留物分析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但它隻能將脂類分成幾大類(乳類、反芻類、非反芻類)。與此同時,陶瓷結合蛋白與DNA相似,它們編碼的基本遺傳信息是識別物種的關鍵。這種物種水平的數據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早期的食物產地由看起來相似的野生和家養物種組成。
雖然這項研究集中在遙遠的過去,它也有今天的應用。
在納馬誇蘭,放牧仍然是許多人的重要生計:60%的家庭參與某種形式的日常放牧活動。從全球來看,許多牧民麵臨著嚴重的水、食物和牧草短缺。納馬誇蘭的牧民正暴露在極端的溫度下,他們獲得水和牧草的機會往往非常有限。
因此,對在不可預測的環境中繁衍生息的考古牧民的資源使用和生存決策進行這種更有針對性的研究是重要而及時的。
(责任编辑:阿拉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