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侏羅紀古生物化石現身湖北利川
(神秘的地球uux.cn)據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寧瓊 李楊帆):近日,利川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張禮萬在野外勘查時,在利川佛寶山雙河口一小溪裏,發現密集且保存較為完好的雙殼化石和被擠壓散的魚類化石以及蕨類植物化石。
幾年前,佛寶山突發洪水,張禮萬接到任務——前往佛寶山去查看被洪水衝毀的水杉林的損失情況。
在雙河口小溪附近查看水杉情況時,張禮萬偶然發現溪流中間密密麻麻布滿了像蚌殼一樣的石頭。
張禮萬覺得很奇特,用手機拍下照片,發給了身邊對石頭有研究的朋友們幫忙看看。
朋友們告訴他,這可能是雙殼化石。
今年11月份,張禮萬要前往佛寶山雙河口開展鳥類資源調查,這次他帶上對化石頗有研究的朋友一同前往,在雙河口的那條小溪裏發現了跟上次差不多數量的化石,並找到了原層位。
這些雙殼化石星羅棋布,形態各異,宛如一幅遠古世界的浮雕。
據了解,這是一些保存較為完好的雙殼化石、被擠壓散的魚類化石以及蕨類植物化石,來自於侏羅紀時期。
化石是悠遠的地質前時期各種生物的遺體或遺跡,可以或多或少的反映出當時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情況。
這些化石的發現印證了在一億年前左右,利川佛寶山一帶是一片浩瀚的湖泊。這一發現有助於探究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曆的變化,並且化石中的一些微生物的化石還可以作為人們發現石油的指示性化石。
其實在利川這座美麗的山城裏,發現化石並不罕見。在利川北部地區包括齊嶽山均為大片中生代地層(三疊紀——白堊紀地層),就連利川市區附近的岩層也均來自於侏羅紀時期。
從毛壩開始向星鬥山方向延伸為古生代,即奧陶紀、誌留紀、二疊紀;其中奧陶紀地層廣闊且古生物儲量很大,是理想的觀察和考察三葉蟲的地區,但石炭紀和泥盆紀地層麵積極小,以至於在查閱地質地圖時可以忽略。
此前在忠路鎮發現了豐矽化的淡水蚌化石以及被擠壓散的魚類化石還有蕨類植物化石,它們均來自於侏羅紀時期。在佛寶山保存的漂亮白色骨質的淡水蚌化石,其種類和忠路鎮基本一致。
在元堡鄉的三疊紀地層中,也存在一些前角齒菊石和極其少量的貝殼化石。在毛壩對奧陶紀生物群進行了細致考察後,發現了多種三葉蟲和大量腕足化石,還有長達10厘米的角石等等。
海水桑田幾翻覆,時移時易,這些化石向我們展示了在這個時代的海底生物鏈和龐大的生態係統,是大自然賜予我們利川的寶貴財富,讓我們認識和觸摸到生態萬象的廣闊與美好。
(责任编辑: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