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市場競爭的驅使下,部分麵板廠商和電視品牌除了比拚屏幕尺寸和畫質外,開始沉迷比拚屏幕刷新率的大小,越來越高刷新率的終端產品逐漸浮現。繼“大屏”和“超高清”之後,“高刷”已經成為彩電業追逐的第三個關鍵詞,並成為高端電視的標配之一。
產業爭相追逐高刷新率 近兩年,彩電行業迎來了艱難局麵:液晶麵板價格已跌到曆史最低,隨著麵板價格下滑,今年電視終端價格也開始走低。更關鍵的是,末端市場需求不振,彩電廠開始大幅下調出貨計劃。
“在此背景下,無論屏廠還是整機廠,都寄希望在高端領域尋求差異化賣點,以謀發展。”洛圖科技(RUNTO)COO王育紅表示。在包括OLED、MiniLED等高端產品的帶動下,高刷麵板需求呈現穩定成長趨勢。
在生產端,產品結構及盈利升級需求推動高刷普及加速。在用戶端,高刷新率可以使畫麵更流暢,能夠滿足年輕消費者對電競和流暢觀影的需求。各廠商都想通過高刷產品抓住年輕客戶群體,這也就從另一個角度推動了高刷電視快速放量,並帶動高刷麵板出貨持續增長。
麵板方麵,根據群智谘詢(Sigmaintell)數據,2021年120Hz高刷TV麵板出貨數量達2100萬片,同比增61%;預計2022年,全球120Hz及以上高刷電視市場規模將達到2300萬台,同比增30%,市場占有率突破10%;2025年接近4000萬台,市占率達17%。
電視產品方麵,據奧維雲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2021年,中國彩電市場共有26家品牌布局120Hz及以上刷新率電視,零售量占比為5.3%,同比增長577%;2022年第一季度,120Hz高刷電視全渠道零售量占比達已經高達9.3%。而在2019年,這一細分領域的占比僅為0.4%。
TCL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TCL華星首席執行官金旴植曾預測,隨著5G網絡速度的提升,高刷新率已經成為未來顯示的主流趨勢之一。
群智谘詢(Sigmaintell)TV整理資深分析師孫健也認為,“高刷新率”符合市場需求和品牌發展策略,高刷電視的市占率高速增長是一定的。
超高清向左高刷向右 在高刷浪潮的推動下,部分麵板廠商和電視品牌除了比拚屏幕尺寸和畫質外,開始沉迷比刷新率的大小。
目前,三星、小米和創維分別推出了120Hz電視產品,TCL和海信則為144Hz和240Hz。友達光電和LGD都在布局480Hz高刷麵板。京東方攜一款被譽為“全球最高刷新率產品”的576Hz刷新率4K 電視亮相SID 2022。
刷新率不斷突破高點,這也讓很多消費者陷入了“盲目追求高刷新率”的怪圈。
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劉暾認為,超高刷新率麵板更多是麵板廠商的炫技行為,對於電視而言,120Hz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高刷需求。追求過高刷新率恐造成技術透支和浪費。
“唯參數論需要及時遏止。”孫健解釋稱,畫質和刷新率很難做到魚與熊掌兼得。在目前的電視麵板生產中,並沒有支持4K 240Hz甚至以上的原生電視麵板量產入市。這就意味著,實現超高刷新率需要由較低刷新率電視麵板通過技術手段提高,而這就會縮減原畫麵內容,讓畫麵不能達到原生的4K畫質。“例如,目前行業內主流的240Hz高刷電視,大部分就是由HSR、DLG解決方案,通過犧牲畫麵的清晰度為代價實現的。”他舉例說。
實現超高刷新率,就必須犧牲部分畫質要求。這就像丟了西瓜撿芝麻,顯然並不可取。
此外,即便麵板已經支持超高刷新率,超高刷電視若想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整個生態係統全方麵升級匹配。
孫健指出,在具備高刷麵板的同時,隻有同時配備高刷解碼芯片,支持高刷新信號解碼,配備HDMI2.1接口,支持大流量信號傳輸等,才能成為真正的高刷電視。可如今,無論是影視片源,還是主機遊戲的輸入源,都尚無240Hz及以上的內容。因此,現階段電視產品無論從硬件、軟件還是生態建設方麵都難以支撐超高刷新率,缺乏大範圍推廣的基礎。
“用戶對刷新率適度的追求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在技術成熟、成本降低、內容和應用正在豐富的現階段。但是,對於廠商和消費者而言,適度不是無度,都要保持克製。”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副秘書長董敏稱。一方麵,廠商對高刷新率的應用和宣傳要務實,要適當降溫,要謹防假性和劣性體驗帶走口碑;另一方麵,消費者在購買電視產品時,首先要考慮自身需求和機器性能的合理適配,其次要考慮機器各項硬件的支持,而不要單純關注刷新率數值。
業內人士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4K 120Hz目前在采集端、內容端等多個關鍵環節都已成熟,得到了HDMI、USB、流媒體等多通道支持。基於現階段產業鏈及行業發展現狀,“全通道120Hz”是行業目前最成熟的高刷解決方案。因此,在接下來的一定時期內,120Hz的高刷電視產品還將保持主流地位。
(责任编辑:李祥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