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網上曝出互聯網電視品牌看尚電視拖欠供應商貨款,大幅裁員的消息。今天,家電消費網聯係看尚電視兩位相關人員求證,卻被告知均已辭職,還沒有找到新工作。隨後看尚方麵表示,日前公司進行了重組,對一些人員進行了調整。供應商還款已在有序進行中。
“今年互聯網電視集體遭遇寒冬,不僅有看尚,還有幾個品牌也早就傳出日子不好過,要倒下了。”獨立家電分析師張穎表示,在互聯網+戰略的模式平台下,很多互聯網企業切入彩電市場,加入彩電戰局。但是不少互聯網企業因為運營模式、構建的商業平台難以為繼,產品同質化嚴重,將慢慢倒下。

與傳統電視品牌用更高配置的硬件、更好的畫質吸引消費者不同,互聯網電視誕生之初就選了一條不同的賽道——通過低廉的硬件,跑馬圈地獲取和經營用戶,靠內容賺錢。互聯網電視賣一台虧一台幾乎盡人皆知。2015年開始,先後有10多個新興互聯網電視品牌殺入,幾乎所有品牌都遵循這套“先賠本”的商業邏輯,背靠資本搶奪用戶。
數據顯示,去年年中互聯網電視的市場份額一度逼近20%,但最新統計的數據是市場份額僅剩下12%。家電調研公司奧維雲網數據顯示,目前樂視電視用戶數量規模最大,約有千萬,排名第二的小米電視,預計今年全年銷量在200萬台左右,累計用戶數量可能有400多萬。而其他諸如微鯨、暴風等,電視銷售數量一般不過100萬台,用戶數量也僅有幾十萬。
去年底以來,占了電視機整機60%以上成本的麵板價格持續上漲,讓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成本壓力陡然增加。“不少互聯網品牌突然發現燒不起了。”奧維雲網彩電分析師崔吉龍說,傳統品牌電視由於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受麵板漲價的衝擊相對較小。當傳統電視品牌轉身發力互聯網,對互聯網電視的擠壓是顯而易見的。
互聯網電視獲取用戶的規模大大低於預期,也漸漸讓資本失去耐心。“樂視的轟然倒下,大麥電視的悄然退市,讓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備受質疑。”崔吉龍表示,“電視行業本身集中度不高,競爭非常激烈,這麽多互聯網品牌闖進來,獲取用戶難上加難。”
家電產業觀察家陸刃波則預測說,估計未來兩年死去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一定多於新進入者。“目前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技術開發能力弱,產品市場規模小,產業鏈不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