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嘉興市 >柯達發明了OLED但LG卻成了大贏家 主流OLED技術盤點 正文

柯達發明了OLED但LG卻成了大贏家 主流OLED技術盤點

来源:中國馬術運動協會   作者:陵水黎族自治縣   时间:2025-11-02 19:26:39

導讀】OLED目前主要用在手機與電視上,未來可能會用在智能手表、無人機、機器人上,OLED雖然是柯達發明的,但是最終坐享其成的卻是LG。

最近一段時間,如果我們觀察OLED電視就會發現,目前大家關注的重點還是它的呈現能力,未來又會怎樣呢?通過OLED我們可以看見未來幾年的技術發展趨勢,它的對比度更高,屏幕更薄。要想知道OLED會向何處發展,為什麽企業會采用OLED技術,首先我們要知道OLED是怎樣誕生的。


源自柯達實驗室

1980年代,柯達顯示技術處在絕對領先的位置。當時,各種尺寸的PC顯示屏還沒有統治市場,柯達自己並沒有生產多少顯示屏麵板。不過柯達開發了所謂的“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也就是OLED,1987年,OLED產品首次亮相,它與當時其它的平麵屏幕技術大不相同,比如LCD技術。

OLED將有機材料放進電極之間,通過控製電路激活材料,形成光線。其中的一個電極必須是透明的,這樣光線就可以穿透電極,讓觀眾看見。早期OLED屏幕的亞像素單獨發射紅光、藍光和綠光,顏色與亮度信息結合,顯示白色、黑色及各種顏色。


和LCD不同,OLED並不需要背光,因此麵板及其它組件會更薄,效率更高。然而,OLED的製造成本很高。在進入消費市場之時,LCD和LED麵板更加搶手。

柯達繼續開發OLED產品,利用“WOLED(白光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大幅提升產品性能。2004年,柯達為該技術申請專利,它成功解決了一個問題:OLED麵板的藍光亞像素退化速度比紅光、綠光亞像素快。柯達製造了新麵板,每一個紅色、藍色、綠色亞像素都會搭配一個白色亞像素,白色亞像素也會出現自然的退化,但是顏色、亮度不會改變。柯達在廣告中宣傳說,新技術可以讓屏幕使用更長時間,讓麵板生產變得更便宜,更有效率。

由於柯達牢牢將技術控製在自己手中,導致OLED技術無法在消費市場普及,隻有數碼相機屏幕、高價數字相框使用OLED技術。到了2000年左右時,市場開始向數字攝影過渡,柯達發現自己的處境已經很危險。故事很長,簡單來講柯達很難繼續經營下去了。

無奈之下,柯達隻好在2009年將OLED專利組合賣給了LG。當時,LG開價1億美元,競爭對手投降。沒有競購戰,因為競爭對手看不到投資的價值,通過收購,LG很快成為OLED電視屏幕的主要玩家。


成本

LG並非OLED的唯一生產商,在美國,它倒是唯一的OLED電視製造商,它還製造麵板供鬆下銷售,鬆下也在國際市場銷售OLED電視。LG之前曾經說過,從柯達收購交易中獲得了白光OLED技術,該技術讓公司有了優勢,因為它比RGB OLED電視麵板更好。LG還說自己的麵板製造成本比其它競爭對手的產品低得多,麵板的晶體更容易排列。

在大屏幕OLED市場,其它企業可能很快就會追上來。一旦追上來,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國企業)可能會積極降低價格,其它創新技術也可能會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讓大家不再像過去一樣關注LG。

就目前來看,有許多製造商生產OLED麵板,你可能聽說過AMOLED技術,它也是OLED的一種。三星、華為、穀歌手機使用的就是AMOLED屏幕。從名稱上看,AMOLED多了一個前綴“AM”,它代表的是“有源矩陣(active matrix)”。有源矩陣工藝可以讓電流穿過麵板,從而實現像素光照效果,以前使用的是“無源矩陣”,效率不高。智能手機顯示屏要求刷新率更快,老工藝能耗太大,刷新太慢。在最新的OLED電視中,LG並沒有鼓吹“有源矩陣”,但是據我們所知,新電視將AMOLED技術與WOLED技術結合在一起。

在移動屏幕領域,AMOLED與IPS LCD繼續競爭,它們的色彩、亮度、暗度、薄度、能耗、性能各有不同。


彎曲

與LCD以及由它派生的LCD和IPS相比,OLED的最大優勢就是它的像素可以用各種方式排列。OLED不需要背光,不一定是方形屏幕。你需要多少晶體二極管就可以製造多少,你可以將它們放進網格,形狀與尺寸由你決定,製造時要確保它們用電流連接起來。

想不想製造曲麵屏幕?可以做到。想不想製造可以彎曲的連續麵板,突然改變角度或者方向?可以做到。你甚至還可以將OLED晶體網格變成透明屏幕。

有了柯達的WOLED專利技術,LG十分渴望能在實際應用中展示屏幕的靈活性,正因如此,去年LG在韓國N首爾塔安裝了許多曲麵波浪形OLED屏幕,讓大家見證技術的魅力。

N首爾塔的通道與牆壁延伸距離很長,LG用大量屏幕覆蓋,屏幕彼此連接,而不是使用超長、超寬的麵板。每一塊獨立麵板都可以彎曲,可以向不同角度轉彎,如果要製造單一巨型麵板,成本不劃算。

就目前而言,單塊消費級OLED麵板的中央區域最大亮度約為800 nits,LED麵板約為1500 nits。由於OLED麵板亞像素的有機元素是用電激活的,所以屏幕不是特別亮,如果我們用它製造可彎曲曲麵廣告牌或者戶外標識,距離太遠就會看不見。

LG在展示時並沒有突出OLED的透明性。

更廣泛的用途

未來OLED還會有哪些用途呢?在2016年CES展會上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端倪。當時,LG展示了一塊閃亮的“OLED紙”,公司邀請用戶將屏幕拿起來纏繞在手上。

屏幕紙概念行得通,因為它的厚度隻有0.18毫米,可以卷曲放進管子內,不會損害OLED內部組件,內部組件可以傳輸電子、色彩、亮度信息。LG員工戴上白手套,小心卷曲並移動“OLED紙”,圖像在屏幕上連續播放,屏幕的一端插了線,圖像從線纜輸入。

如果這種屏幕真的交給消費者使用,如何傳輸圖像是一個問題。一些線纜連接方式(比如HDMI和USB)需要將相對笨重的設備連接到超薄屏幕,屏幕外殼還需要留出空間安裝電池或者其它電源。

還有一個用途比較明顯:製造出便攜智能手機或者平板,它的屏幕可以卷曲,可以放進包包或者口袋,開發這種設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柔性電容式觸摸麵板早就已經存在。如果在移動過程中觀看,屏幕太軟不合適。按照我的設想,未來可能會出現高科技手鐲,支撐板向上彈起,完全延伸,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卷起,要開發出這樣的設備,首先必須提高屏幕的像素密度,隻有這樣設備才會實用。

這種技術到底有多瘋狂?我們無法想像,隻能從OLED可穿戴設備看到一些線索。我們可以將柔性屏幕放進某些物品中,比如T恤、褲腿,看起來有些狂野。一些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我們可以用身體攝像頭捕捉數據,在物體的一側顯示虛擬信息,看起來圖像似乎是透明的。此時OLED屏幕可以派上用場,因為它能夠彎曲,還具有“反模糊”特性。移動的圖像越清晰,看起來就會越可信。要看到OLED攝像頭服裝出現在普通人的衣櫃,我們可能還要等很長時間,如果物體的形狀更小一些,更可控一些,比如機器人和無人機,安裝這種屏幕可能會更好。

在不久的將來,OLED的可彎曲特點也許會在智能手表上大放異彩。我們不妨想像一下:手表上纏繞手腕的部分可以點亮,顯示文本、數字、通知圖標,這種手表與現有手表完全不同。OLED屏幕的黑色是純黑的,如果智能手表能夠利用這一特點,就可以延長續航時間。

标签:

责任编辑: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