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附近發現舊石器時代先進工具——“阿舍利手斧”(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南陽晚報(王平):今年是南召猿人發現40周年,南陽文化學者孫保瑞在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附近發現舊石器時代先進工具——“阿舍利手斧”。
南召猿人遺址位於南召縣雲陽鎮杏花山,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活動與居住的遺址,與北京猿人同期,距今五六十萬年。
杏花山南召猿人遺址是1978年9月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陽文物工作隊聯合考古發掘的,是繼在北京周口店、陝西藍田、雲南元謀、湖北鄖縣和鄖西等地發現猿人化石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填補了中原地區古人類分布的空白,是中原文明曆史悠久的實物證據。
最近,南陽理工學院副教授、文化學者孫保瑞告訴記者,他在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發現了代表古人類在直立人時期石器加工製作最高技術境界的“阿舍利手斧”。
南陽發現“阿舍利文化”類型打製石器
在南陽理工學院孫保瑞的工作室,記者見到兩枚被他稱為“阿舍利手斧”的石器,這種石器兩麵打製,一端較尖較薄、另一端略寬略厚,呈淚滴形狀。兩個石器形狀相同,大小不同,但握起來都非常順手。
何為“阿舍利手斧”?孫保瑞介紹說,阿舍利文化是法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階段,距今約170萬年至20萬年。阿舍利文化中,手斧是最具特色的一種工具,由於它左右兩邊和正反兩麵基本對稱,因此被公認為是人類曆史上第一種標準化加工的重型工具,代表了古人類進化在直立人時期石器加工製作的最高技術境界。阿舍利文化,一度成為種族優劣論的依據。
1948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莫維斯提出人種優劣有別論,認為舊大陸舊石器時代早期,按照早期人類的技術和行為能力,存在著東、西方兩個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區,這兩個類型之間的界線,大致經過印度半島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莫維斯認為在舊石器時代,位於該線以西的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是早期人類文化的先進地區,是能掌握先進工具製造技術的先進文化圈,典型特征是雙刃、兩麵(修整)的切割工具或手斧;而位於該線以東的中國等地區是以製造簡單的砍砸器傳統為特征的“文化滯後的邊緣地區”,典型特征是單刃的切割工具或砍砸器。莫維斯認為這是由於人種的差異導致的。這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大多數學者爭議,同時,一些學者積極尋找證據。我國先後在廣西百色、吉林長白山、重慶三峽地區發現了阿舍利文化類型的石器,特別是在與南陽比鄰的洛南盆地發現大量的阿舍利類型石器,不但從根本上否定了西方考古界奉若圭臬的“莫維斯線”假說,也讓孫保瑞在行走於南陽盆地的新舊石器遺址時,有意識地尋找“阿舍利文化”類型的打製石器。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去年到今年,孫保瑞在南陽盆地撿拾到了包括“阿舍利手斧”在內的多枚“阿舍利文化”類型的舊石器時代生產工具。
杏花山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之搖籃”
近日,記者與孫保瑞一起,造訪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這一“中原人類之搖籃”。
這是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距南陽城區六十公裏。山不高,卻彌漫著一股無法表達的神秘氣息,仿佛古猿人猶在,正在用目光注視著後人的探索。
在杏花山的半山腰,矗立著一堵石屏,上書《人民日報》1979年2月刊發的一則消息:河南南召發現猿人牙齒化石。孫保瑞介紹說,1978年9月,文物工作者在南召杏花山出土一枚古人類牙齒化石,為成年男性的右下第二前臼齒,經中科院吳汝康教授鑒定命名這種古人類為“南召猿人”。出土的其它哺乳動物化石有劍齒虎、腫骨鹿、中國鬣狗、劍齒象、虎、熊、馬等22種。隨後,有關單位在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又發掘出舊石器時代猿人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
“小空山上現有四處舊石器時代猿人生活過的洞穴遺址。”孫保瑞說。當天上午,在小空山附近竹園村村民苗中華的帶領下,記者與孫保瑞一起,披荊斬棘,探訪了三處猿人洞穴遺址。站在一處洞穴入口處,孫保瑞舉目四望,他說,洛南盆地與南陽盆地相鄰,洛南盆地近年來在舊石器領域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他曾去那兒考察。洛南盆地不僅發現舊石器遺址100多處,還搜集舊石器兩萬多件,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遺址中發現了200多件“阿舍利文化”類型的手斧、手鎬、薄刃斧、砍砸器、大型石刀和石球等重型器物。那麽,南陽會有這種石器嗎,答案是肯定的。
而今,在南陽發現“阿舍利文化”類型的舊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孫保瑞自然十分興奮。
印證南陽是人類最早文明的誕生地
孫保瑞長期研究岩畫,每次進山考察總忘不了觀察岩畫周圍的地形地貌。孫保瑞認為,岩畫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雕刻在古人宜居的環境裏,一些岩畫區不僅保留有各時期的新石器文化遺存,還有舊石器文化遺存。在小空山一處洞穴,孫保瑞介紹說,這個洞穴內有舊石器文化遺存,洞口周圍雕刻著新石器時代的凹穴岩畫,而空山腳下便是著名的竹園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交相輝映,形成了人類幾十萬年來從不間斷的豐富的生活痕跡。
為了研究岩畫製作使用工具,孫保瑞經常在白河、唐河、拐河、湍河及丹江流域的岩畫區內尋找古人的生產工具——磨製石器,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的舊石器生產工具——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最令他驚喜的是,他尋找到了雙麵刃的手斧、薄刃斧、手鎬等“阿舍利文化”類型的打製石器。其中,一枚今年7月在小空山山腳下耕土層撿拾到的手斧,頂部有很深的鐵犁劃痕,與洛南出土的部分手斧石材一致,為粉砂岩。另一枚手斧為花崗岩,撿拾於小空山山脊上。這些打製石器器型規整,兩麵刃製作對稱均勻,是典型的淚滴形狀器物,體現了遠古人高超的石器工業技術。
孫保瑞說,“阿舍利手斧”在南陽的發現,是對南召猿人智慧的具體展現,它們相互佐證,印證了南陽不僅是人類的發源地,也是人類最早文明的誕生地,是最早擁有人類先進生產力的地方。










